1、《石壕吏》是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作品,是杜甫创作的现实主义经典作品。
(相关资料图)
2、 一、情节:利用人物对话。
3、 这在《石壕吏》中占着主要的地位,是全诗最精彩最动人的部分。
4、对话本身是否写得成功,就看是否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5、《石壕吏》中老妇的那段对话可以说是非常之精当、成功的。
6、老妇在当夜说过不少的话,杜甫概括成为十三句。
7、这十三句,可分三层来看。
8、“三男邺城戍”五句是第一层。
9、老妇最初以为差吏总不能没有一点良心,所以一开口便诉说已送出三个儿子,不应再捉人,语带哀求,情感也是沉痛的。
10、“室中更无人”四句是第二层。
11、差吏既不讲情理,哀求已告无效,怎样办呢?骗他一下,让他知道要捉也无人可捉吧。
12、为了骗取差吏的相信,把话反说得特别肯定,同时把家中人口仿佛一个不漏似的摆出来,好瞒了那个有被捉资格的老汉。
13、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妇这时的心情已由悲痛转为愤恨。
14、(“有孙母未去”一句,意思只在说明家中还有个媳妇,因为丢不下孩子,还没走。
15、有人把“去”解作改嫁,有人认为指去服兵役。
16、后说固无据,前解也似乎不近情理。
17、一则“二男新战死”,再则这一地带连“中男”都拉光了。
18、这个“去”字没有必要去咬定)“老妪力虽衰”四句是第三层,也是老妇最后的话。
19、差吏还是不走,也许他在想:没有男人有女人。
20、怎么办?这时老妇转而恨起胡人来了,都是他们不好,以至弄到这步田地,自己的三个儿子已有两个丧在他们手里,消灭他们,倒也应该。
21、但再一想,老汉去不得,一家不能没个男人;媳妇也去不得,去了孙子得饿死。
22、要去还是自己去吧。
23、于是心一横,挺身而出。
24、由于悲痛之极,心情转趋平静,所以这几句话说得很坦然,很理智。
25、虽说出于无可奈何,但其中含有爱国精神,也是不容抹杀的。
26、浦起龙说:“偏云力衰备炊,偏不告哀祈免,其胆智俱不可及。
27、”(《读杜心解》卷一之二)这话也是有见地的。
28、为了显示老妇思想情感的发展,和与这相适应的语调的变化,杜甫有意识地押了不同的韵脚。
29、由于语言的个性化,这段对话就显得特别生动,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0、 二、体裁:用自传体。
31、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
32、但就它记载的是作者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个生活片断这点来看,也可以说是作者自传中的一页,一篇日记。
33、杜甫在这里所以要用自传体,是为了便于把自己放在这一事件的见证人的地位来证明所讲的是他亲见亲闻的事实,从而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4、如果只是单纯地从结构的角度来理解“暮投石壕村”“天明登前途”等句,说是以投宿起,以告别终,有首有尾,交代清楚,那还是皮相的看法。
35、 三、表现:藏问于答。
36、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
37、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
38、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
39、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40、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练,全诗120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41、 四、语言:精练含蓄。
42、 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43、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
44、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45、“投”字非常含蓄。
46、不仅说明了投宿这件事,而且描绘了投宿者在一种急遽的情况下来投宿的形象。
47、这样,也就暗示出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头,行路人有更多的“落日恐行人”的感觉。
48、紧接着就点出主题:“有吏夜捉人。
49、”非常概括,非常紧凑。
50、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51、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52、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
53、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54、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55、最富有含蓄意味的是诗的最后两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6、”在人家里住了一夜,眼看着人家的老伴被捉去,临别的当儿,就这样心安理得地径自走了,连一句安慰话也没有吗?可是,你叫诗人怎样说呢?这诚然是伤心惨目的事,但又正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你又能说些什么呢?这一家人的命运是看得见的,你安慰安慰又有什么用?所以,从这两句看来似乎很冷漠的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诗人的一种难言之痛和吞声之泪。
57、读完这最后两句诗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更高涨,我们的想象更驰骋开了,并没随着诗的完结而完结。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