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蔡崇达同名散文集改编诗意现实主义话剧《皮囊》本月作为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剧目在上海云峰剧院上演。
(相关资料图)
《皮囊》是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被称为“非虚构写作丛林中独具样貌的林木”,得到了阿来、白岩松、刘德华、韩寒、李敬泽、阎连科等人的联袂推荐。
刘德华曾在为《皮囊》一书的序中写到“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韩寒称其为“带上旅途的书”,自2014年10月首次出版以来,畅销逾400万册,首度改编成同名话剧于2022年7月在北京首演,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四场演出共获得7个全网热搜,总阅读量达1.8亿。
2023年4月上海站首演,小说的原著作家蔡崇达在上海云峰剧院首次观看了话剧《皮囊》的演出,对于将小说以诗意现实主义话剧的形式呈现,蔡崇达认为:
“导演选择诗意现实主义表现方式,出乎我的意料,现在看来又好像是对的选择。它不是为了显示技术多厉害,而是根据戏剧需要长出来的样子。”
演出后,观众评价其“极强的艺术感”“诗意的气质”“极度写实由饱含温情”。
很多人认识蔡崇达,是因为他媒体人的身份:他曾以27岁的年纪就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成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而他唯一出版的作品集《皮囊》,也在7年多的时间里成为销售突破400万册的绝对畅销力作。
《皮囊》是一部极具地方特色的作品。它的创作缘于蔡崇达30岁时的一次观展经历。展台中摆放的一件件已逝之人的珍贵物品,使他回忆起他8年前已然离世的父亲。他开始用笔追寻起那些已远去的记忆,关于他的家乡——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渔业小镇东石,以及那里的亲人、玩伴与他在那里的成长历程,凝结成了《皮囊》中的14篇散文。
《皮囊》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创作极其勇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似蔡崇达那般,以近乎残忍的坦诚直面自己的过往,并将其中那些最隐秘的情感坦然展现在大众面前:
身为“北漂”对于家乡思念又带有恐惧的复杂心理、对母亲为“出人头地”执拗盖房从最初的不解到最终的和解、面对故乡与同伴时过境迁的唏嘘……
这样难得的、真情脉脉的文字也自然收获了广泛的共鸣。它如一枚棱镜,折射出生活的许多剖面,每个人也都能从其中的某个角度,照到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蔡崇达所著的《皮囊》,是一部颇富闽南地方风情的作品。他从一次偶然观展回忆起已然离世的父亲,于是开始用文字去回溯脑海中飘摇远去的记忆。关于他的家乡东石,关于生活在小镇上的亲人、儿时伙伴以及必经的成长命题,最终凝集成了《皮囊》中的14篇散文。散文集《皮囊》本身以不同的角度切入,讲述了13则故事,比如关于父亲的那一部分叫“残疾”,关于爱情的象征“张美丽”。
在《皮囊》畅销八年之后,这本探讨“皮囊”的作品披覆上新的“皮囊”,从文字与想象中出走,以戏剧的形式重塑这座福建小镇。非虚构作品的客观真实性,散文轻盈漫泛的自由性,都给改编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同时,也促使最终的舞台有了与原著截然不同的质感。将这样一部佳作搬上舞台,自然是极具挑战的,主创团队也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早在年初时,主创团队便亲自来到东石镇进行了数周的采风,真正在那片土地上与镇民同吃同住,以深入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将其融入创作之中。在观剧的过程中,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你也能在舞台上充分领略这个福建的渔业小镇的地方特色,近距离旁观那里的市井民俗、宛如一幅风情画卷,铺陈在观众面前。
原著蔡崇达亲笔手写下的“路过我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以多媒体的形式缓缓映现于舞台巨大的立柱装置上。这部以诗意冲撞现实的话剧《皮囊》,带着三个小时的成长与追问,充盈满满的生活景象,带领观众完成了一次陪伴黑狗达追问命运,又最终走向人间烟火的生命路程,演员和观众一起构成了《皮囊》的世界。
【全国巡演日程】
4.25-27 上海云峰剧院
5.12-13 泰州大剧院
5.16-17 苏州保利大剧院
5.21-22 启东保利大剧院
5.26-27 常州大剧院
5.30-31 张家港保利大剧院
10.7-8 呼和浩特鸟兰怡特大剧院
10.12-13 鄂尔多斯大剧院
10.17-18 唐山大剧院
10.27-28 滩坊大剧院
11.1-2 烟台大剧院
11.6-7 临平大剧院
11.11-12 慈溪大剧院
11.16-17 温州大剧院
11.21-22 厦门嘉庚剧院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